close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這段文字記載於《周易·坤卦·象傳》,《周易》為上古聖君周文王的思想總集,他認為:大地是萬物的載體,以其廣厚,承載、包容萬物,萬物因此得以生生不息。

       正因為大地以包容柔順為品德,所以君子也應效法“地勢坤”的美德,以寬厚仁慈的態度來化育萬物、愛護萬物。

     此“厚德載物”的思想,之後便深遠影響著老莊的“天人合一"學說,以及追隨易、道思想的文藝創作者。

  11,在名為《天、地、人》的玉石雕刻展上,欣見一位虛懷好學的藝術家,正一步步實踐 “天人合一”的精神,並將之具體形塑於厚德載物的樸石和美玉之中。

 

 

    想成為一位獨步藝林的畫家、書法家、雕刻家或工藝家,不二法門就是從基礎的技法學起,熬過了傳移摹寫的十年、二十年寒窗,並觀摹百家,才能進入破、創、立的大師階段。

  三十餘年前,高敬維老師從珊瑚雕刻入門,那是一個講究精工的領域,精雕細琢的一刻一鑿,都是百轉千回的磨練。

  期間,他不只滿足於傳統的師徒制,也謙虛地學習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西方大師的美學理論,這時期的高老師已在督促自己脫離匠氣的格局,向高品味的人文藝術探路。

      <何者為真?何者為假? 玉雕之葉,竟似活起來了!>

 

  然而藝術天份卓傑者,終將不滿足於寫實的技法,或栩栩如生的逼真而已,尤其一旦遊藝於中國哲學與美學的道法中。

  南朝的畫評家曾將中國繪畫作品分為“神、逸、妙、能”四個等級,到了明朝董其昌,只承認“能、妙、逸”三品。概“神乎其技”,實非凡夫所能企及。繪畫創作的品等之別,其實也適合賞評雕塑藝術的品等。

  如果説高老師從事珊瑚雕刻的那些年,是在建立“能品"的寫實逼真,那麼向西方大師學習的目的,應該是追求得心應手、畫龍點睛的“妙品”境界。

  但看眼前的石雕作品,從一個混沌的大石頭中,似有為又無為地形塑出天、地、人合一的景象,由老莊思想萃取、升華的美學,巧妙融入鬼斧神工的技藝中,能不成為妙不可言的“逸品”嗎?

  厚德載物,故而法自在、人自在、心自在(石雕作品名)

 

 玉雕作品也見出神入化,似雕而未雕,似畫形而未畫形,每一個圖像彷彿從一塊塊美玉的內蘊,自行釋放出天、地、人合一的“影像”,有道是“通靈寶玉",高老師果真雕出玉的靈魂?

  若說台北故宮收藏的無價之寶“翠玉白菜”“肉形石”屬於巧雕(妙品),那麼逸雕的價值呢?

  悸動之餘,特書個人感思以為記,2017年立冬。

 

    高敬維玉石雕刻展 
主題:宇宙觀 「天、地、人」
地點:台灣台北福華沙龍
時間:11/4-11/22(11:30-21:3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菡語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