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過晚香玉的香味嗎?
但別和“夜來香”混淆了,晚香玉真正的別名應為“月下香”,夜來香則屬於另一種夜香樹的別名。
近日閱讀芳療方面的著作,看到作者如此介紹晚香玉的香味療效:
印度傳統醫學,常用晚香玉來處理小孩的各種問題,包括胎毒、嬰兒夜啼、驚嚇等等,其實小孩各種問題多半源自於大人的焦慮態度或能量狀態,晚香玉可同時安撫大人及小孩,讓心情放鬆,不會緊張,越是抱持着輕鬆遊戲的態度,孩子越能夠在面臨各式危險中保護自己,未來才不容易挫折或受傷。
這段文字,不禁讓我聯想到一位晚輩剛剛出生的幼女,時常啼哭不停的狀況。
嬰幼兒啼哭不外幾種原因:可能是餓了;或者尿布溼了、髒了;或者是身體不舒服,但據說小女嬰丫丫常不明原因地啼哭,而且聲音非常的響亮。
幸好,哭聲響亮也表示她挺健康的,心肺功能健康,能量充沛。
丫丫的額頭上有一個不小且突起的血管瘤,大家看了都覺得心疼,也不敢去碰觸它,只能疑惑著:血管瘤到底會不會痛呢?是不是引起女嬰啼哭的原因呢?
但是孩子的婆婆媽媽都堅定地說:醫生說不會痛,而且慢慢長大就會好了。
但醫生不是丫丫,憑什麼判斷那不會痛呢?
我心裡這麼想,卻不便說出來,因為無法舉出具說服力的科學依據。
倒是女嬰的曾祖母,可就不願意相信醫生所說的話了,她一直認定孩子是因爲血管瘤暴露於外,感到不舒服,才會常常哭鬧。
曾祖母的年紀非常大了,也一樣沒有醫學根據,她如此關切曾孫女時,不相信的兒孫們總是一笑置之。
但,只有我知道老人家有一種天生的直覺感應力,說出來的話並非全無道理,而且常隱含著連她自己都不明所以的弦外之音。
恰好月餘前,再次從依尊上師的講座中,複習佛陀第一次轉法輪時開釋的【四聖諦--苦、集、滅、道】。
佛陀在苦諦這一章節中,清楚列舉了一個人在入胎、住胎到出胎的過程,會受到的苦痛有哪些。
由於丫丫己出生了,故以出胎一段的經文說明:
此由因緣增上,宿業異熟生風吹促至極艱辛,始得產出。生已無間,被外風觸如割塗灰,手衣觸時如利劍割,當受粗猛難忍悲悅極大 苦受。又說如牛剝皮,被蟲所食。及如癩人遍身潰爛,如諸鞭撻急受楚切。又產已無間,取懷抱等及寒熱觸,亦當受諸出猛難忍,非悅亦苦。
經文大意是說:人是經過極艱辛的異熟果報,才能順利出胎的,但被生出來之後,就必須忍受接連不斷的外感之苦,這種痛苦主要是從皮膚上去感受的,嬰兒細嫩的皮膚非常敏感,被風刮到時,就像被割傷一樣的痛苦,被大人的手或者衣服碰觸的時候,也會像利劍割到一樣的痛。甚至有的嬰孩必須忍受如牛被剝皮時的劇痛,或被蟲子啃食般的痛癢,或如滿身潰爛的、或被鞭打般的傷痛….。
對於不會說話、無法表達的嬰兒,所受的皮膚外感之苦,能夠說明得如身歷其境般,也只有遍知一切的佛陀。
從佛陀開釋的生之苦諦,再去探究嬰兒為何常不明原因地啼哭,才能窺知真正的答案。
又極巧合,數月前,才幫丫丫的婆婆購得純天然的“晚香玉純露”,於是趕緊建議她趁夏至及三伏天的褥暑期,等丫丫洗完澡,讓兒媳在丫丫的頸、項、胸背上抹上晚香玉純露,說不定孩子獲得花香及花露的滋潤,便開始愛上她投生的人間,不再那麼容易啼哭了!
晚香玉為何具有如此高強的安撫作用呢?
它的純露富含單萜醇,具有安慰、鎮靜的效果,而且帶來的安全感,能幫助遭受創傷的身心再次堅強起來,面對另一階段的新生活。
這不正像一個嬰孩從一個曾經遭受磨難的時空,投生到全新的時空,必須面對的挑戰?
它的精油則富含令人全然放鬆的化學分子“酯"及相當比例的單萜醇和酚,可安撫失眠及焦燥不安的神經系統。也能打開封閉的心輪,加強愛與心靈的敏感度,強化情感的力量。
據法國芳療界研究,男人聞到晚香玉的氣味,緊繃的神經與肌肉會立即放鬆,因此也成為絕佳的催情聖品。
同樣的,古印度的阿育吠陀醫學,也利用晚香玉濃烈的香味來處理夫妻在心理層面上出現的障礙,讓彼此深藏內心的情愫,在香氛的催化下一步步鬆解至水乳交融…
晚香玉也同夜香樹一檥,白天幾乎沒有一點香氣,但是在太陽下山之後,濃郁的香氣就會瀰漫開來。
在夜晚或者黃昏開放的花朵,香氣通常較為濃烈,才能在黝黑的夜色下,吸引長了長嘴的蛾來擔任傳粉大使,所以各種夜間放香的花,幾乎都有長長的花冠管,令那些嘴巴短的昆蟲,只有垂涎的份,這也是配屬公平的大自然定律。
不過,多數人多半會在夜間聞到過於濃郁的香花味,而感到呼吸困難,或因為過度刺激神經系統,影響睡眠品質,所以,天然的月下香或夜來香還是放在室外品賞吧,尤其是千萬不要當作精油擴香一般,擺放在臥室內。
它的花語為“危險的快樂”,既可安撫幼兒,又可增進兩性的親蜜關係,其香味作用,似乎彰顯了一刀兩面的特質,如何運用,就得細心掌握花露與精油的不同功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