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聽過黃金雨的傳說嗎?

    見過黃金雨的璀燦嗎?

               金黃,絕非秋天專屬的色彩,每年六月的盛夏,有一種植物從不缺席,在熱浪中綻放出串串金色葡萄般的花穗,花瓣隨風飄落,又如金箔遍灑人間,它,叫做阿勃勒,總在亞熱帶以南的南國,帶來無比豐美的願景

105496291_3459716404052447_5145628868078407754_n.jpg

          每當見到阿勃勒蓄滿了金黃色的能量,我總情不自禁以獻身的心情迎向前,彷佛長期沉積於胸懷而流淌不出的淚水,都可以在它的熱能下消溶,再滋潤一畦心田,重新催生向上茁壯的力量!

    如同在人體的中脈(任脈)上,位於臍輪附近的第三脈輪,也就是瑜伽脈輪指稱的“太陽神經叢”所綻放的黃色光波,代表火的能量與動力(與消化有關),象徵的正是自我意志力與自制力,可以如鑽石、金剛般堅硬,且光芒四射!  

     

        阿勃勒原產于南亞,現已廣泛移民至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它是泰國的國花,當地稱為「Dok Khuen」,其黃色花瓣象徵泰國皇室。

        西元前327年,亞歷山大大帝攻下波斯後再進軍印度,在印度,他發現當地有一種硬質的木頭,可以作為刀柄、木盾及馬車的車輪。但他最終沒有強佔印度的領土,卻帶走了神奇的木頭。
  自此,堅硬的神木,引起歐洲人強烈的好奇心,直到十六世紀後期,荷蘭人再度來到印度,才找到木頭的原鄉及原生種。
  遠航的船隻需要依賴優質的木頭材料,阿勃勒的樹幹有耐壓、抗浪的張力;有日曬不收縮,泡水不腫脹的優點;加上表面光滑,容易清洗,也不會被艙底的黴垢味腐蝕。

    因此,1602年,荷蘭成立「東印度公司」後,便在東印度公司所及的腹地,遍植阿勃勒。

  1645年,荷蘭人把阿勃勒移植臺灣,除了作為造船的材料,也提供臺灣的農夫製作農具之需。荷蘭人以印度語Ca-bur-num稱呼這種植物,經平埔族人譯音為a-bo-la,成為今之外來語。

    2020年的端午節當日傍晚,我坐在阿勃勒樹下默默許願,但願美麗的地球從此風調雨順、天下蒼生都能在接二連三的天災人禍中,找到安全的出路,尤其都能早日獲得如黃金雨般的智慧法雨之蔭澤,速速遠離顛倒夢想、離苦得樂!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菡語錄 的頭像
    菡語錄

    菡語錄——生命之花

    菡語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