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河流,是蘊育人類文明的臍帶,那麼湖泊,是蘊育騷人詩心的瓊漿嗎?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東坡居士眼中的西湖,美如西施,素淨地袒露一池湖水,是美;楊柳垂瀑如髮絲、桃花映水如腮紅,更美!

  可惜,我印象中的西湖,卻沒有美到這等絕色,不是到訪的時間不夠,就是到訪的季節不對,只緣身在西湖中,不識西湖真面目!

  大約是在2009年吧,我們一家三口在上海等候北京朋友的接駁,預備前往普陀山朝聖,中途繞道杭州、溪口及寧波。記憶猶新,當抵達杭州城,汽車駛入一道老城牆隘口,連綿無盡的“綠”立時映入眼簾,初來乍到的我們以為杭州本身就是一座綠色森林。而剛剛擺脫上海的水泥叢林,與酬酢場面的三歲女兒,看到一片綠色樹海,也開心問道:這裡有沒有鞦韆?

  後來才弄明白,西湖所在的區域,確實處在濃密的森林之中,每一條蜿蜒的馬路,都是都巿居民奢求的綠色隧道。只可惜,首次到訪杭州西湖的經驗,只存留這麼一段美好的綠色奇蹟。

  當時不知道是不是行程緊迫,還是接待單位忘了遊湖才是觀光首選,隔天一早在興奮的期待中起身,竟先被帶往茶葉博物館參觀,中午吃完特色農家菜,又匆匆到靈隱寺參觀大雄寶殿之後,汽車便迅速駛出森林,等睜開午後假寐的雙眼,方才驚覺“游西湖”原來是坐在車上繞行外環道一圈,就和西湖道別了?!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大詩人白居易寫的這句詩,自此便隱隱撩撥著我心中的遺憾。

  之後,聽說導演張藝謀、王潮歌、樊躍,與日本音樂家喜多郎聯手創作〈印象西湖雨〉,在西湖上打造大型水上音樂聲光舞蹈秀,心又被牽動了一回。

  之後,再看到馮小剛導演的電影〈非誠勿擾〉,端出西湖、西溪最秀麗又最時尚的風光,嚮往的心已難以壓抑。

  捱2017年的盛夏,杭州《都巿快報》之前往主持〈詩情畫意〉夏令營,終於了了心中的殷盼,雖然氣象預告這一年杭州的暑假,氣溫將飆高達40度。

  40度高溫下,詩文中盛傳的種種西湖美景會不會走了調

  興致不減,急著上網訂民宿,打算提早兩三天抵達杭州,入住西湖畔,捕捉如西子般的萬種風情,最後選定一家位於靈隱寺附近的歐風民宿,蘇州友人聽說,竟流露羡慕之情,可見地點沒選錯吧?
  等到離開蕭山機場,一路穿越時空,從現代的都會區,抵達民宿所在的天竺路,終於理解那份羡慕何來?
  千百年前的山徑古剎是否就是眼前的模樣?也不知是濃烈的懷舊情愫,還是走入古裝劇的新鮮感,扺銷了一再襲身的熱浪。
  而且旅行在外,只需以散步的方式,就能親近、遊歷名勝古跡,又是何等愜意

  據說這裡坐落的天竺三寺─法喜、法淨、法鏡寺,寺宇壯麗,景色清幽,高僧輩出,佛學與詩文並茂。而且只要步入其境,立馬回溯悠遠的古老時空,可惜雖提早兩天半日抵達,仍嫌倉促,無法一一前訪、盤桓。不過,在寺門垣牆外已鼻息到那份遺世獨立的幽闃。

  到民宿check in 之後,主人友善地建議我們從三樓的露臺房遷移到二樓的臥房沒想到杭州如同南京,夏天也是個大火爐,冷氣空調在此幾乎失去效能。午後烈日如焰,看來也只能躲在最涼快的一樓客廳,靜候晚餐時分至附近的網紅餐廳用餐;並等到隔日早晨,再慢慢移步靈隱寺尋幽訪勝,這應該也是回避高溫烘烤的最佳時段吧

  “江南驛”是杭州知名的網紅餐廳,據說以創意杭州菜吸引不少文藝界的老饕,不過菜式雖然新穎,對我這個臺灣人來說仍嫌油與鹹。餐廳老闆不准客人催促上菜的壞脾氣也堪稱一絕,記得牆柱上張貼著這樣的警告標示,頗有孫二娘開人肉包子店那種粗霸氣我們家上菜就是慢,愈催愈慢,再催就熄火

  然前來用餐的客人們頗受納這份霸道呢,真應了“願者上鈎”這幽默的成語!

  餐廳由一棟數百年的古厝稍加整修而成,力求忠於原味,舒適度不太高,且少了可以觀湖攬月的大窗及露臺,用完餐後想留下來品茶閑嗑牙多嗎...旅行異地,還是得放下“習于臺北的舒適與方便”。

  一位老農在餐廳外兜售山竺與蓮蓬,倒是引起我的興趣,山竺可以當下剝開品嘗,蓮子亦然,從蓮蓬取下,就能生吃,在臺灣從來沒吃過這麼天然的味,比嚐到西湖名菜更令人感到新鮮、有趣,我真不是挑剔的老饕,而是挑剔的文化人。
  次日早起,踩著晨曦穿葉的餘光,愉快地在清蔭為頂的天竺路上漫遊,兩旁低矮的木造商鋪古意盎然,臨近靈隱寺前,遇到一位導遊,看他面貌清瘦、溫文有禮,也不強迫推銷,於是請他全程導覽,既來之,忘了先做功課,不能再霧裡看花。
  靈隱寺創建於東晉咸和元年(西元326年),距今已有1670多年歷史。當時印度僧人慧理到杭州傳教,發現此處山清水秀、雲霧繚繞、奇峰屏障、怪石點綴,再見到一小山峰,不禁驚歎道: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山一小嶺,不知何代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便在山峰前建寺,取名為“靈隱”,這座山峰,也得了飛來峰的雅號。
    五代時吳越國王錢俶篤信佛教,對靈隱寺的建設倍加用心,當時寺院達到九樓、十八閣、七十七殿堂、僧眾三千的規模,成為江南地區的佛教名剎。
  西元1689,康熙南巡杭州,駕臨靈隱寺,方丈召集全寺寺僧迎接,陪同遊覽林寺美景,皇帝心情大好,便吩咐在寺裡擺下素宴。這時方丈壯著膽子請皇帝為寺題匾,方丈一說,康熙也有了興致,不料酒後微熏,信筆題來,將靈字上部的雨字寫得過大,而靈字筆劃過多,紙幅有限,令皇帝非常尷尬。猶豫,身旁的臣出主意改名為“雲林禪寺”,以將錯就錯來化解。  

  方丈一看,名寫錯了,但出自皇帝之手,事後仍得找來工匠“雲林禪寺”製匾。然而數百年來,老百姓並不買帳,皇帝也無法改變“靈隱寺本名,至今,康熙的題匾只能掛在入口背面,記錄這一段趣

  只能說中國人對於現場揮毫這件事是非常吹毛求庛的,一位書法家功夫深不深,就看他有沒有當下一筆呵成的能力,連貴為皇帝的康熙都沒有豁免權。

  靈隱寺歷高僧薈集,其中一位尤其有名,即北宋時期浙江台州人李修緣,在此出家,不守紀律,酒肉穿腸,因此被稱為濟顛和尚,又號濟公。相傳有一天濟公掐指一算,算到四川峨嵋山的一座小山峰飛來靈隱村,屆時將村滅人亡,但村民不信他胡言亂語,不肯離家逃難,他只好趁著兩戶人家互相嫁娶的良機,劫持新娘往外奔逃,村民見狀無不追出村外,因此幸運躲過山峰壓毀家園的慘劇。

  事後,濟公擔心飛來峰可能再度飛走,傷及無辜,就令村民在山峰上雕刻羅漢塑像以為鎮守,這應和他“降龍羅漢”來歷有關,從此,飛來峰就老老實實矗立在靈隱寺前了。

  傳說紛紜的飛來峰曾有七十二洞,奇幻多變,極富傳奇色彩,且有別於北方石窟的花崗岩地質,為南方石灰岩質的摩崖石刻代表,有三項特質冠中國,一是元代石窟最多且最集中;其次為擁有羅漢造像最多的石窟;三是在非藏族地區擁有最多喇嘛佛像的石窟,惜因年代久遠,多數已湮沒。

  和女兒第二次來到靈隱寺,終於見到著名的飛來峰,感受到無數石刻佛像、菩薩像,栩栩如生地對著我這個佛門弟子微笑──那似乎觸電的瞬間,果真是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的佛菩薩像,才擁有令頑石點頭的奇異能量吧,那麼雲崗、敦煌石窟那數大的造像群,會如何驚心動魄呢?念頭又隨鴻雁高飛了!
  走到濟公殿前,導遊問我,為何常看到臺灣人來到這裡,身體都會不自主地抖動,像失魂似的,我聽了尷尬而笑,回答那叫起乩,因為是佛門弟子,不便多談乩身的問題,只能婉轉回拒向濟公參拜的提議,濟公畢竟與道教及其他外道較有緣份。

  況且,以佛、菩薩的無上果位,怎會隨時、隨便附身在那麼多臭皮囊()裡呢?如此,我也不學佛了!

      仔仔細細遊走靈隱寺院一圈,已近中午,剛好空出一個下午可以遊西湖,於是再請同一位導遊作陪。否則,沒有汽車代步的觀光客,在大如迷宮的湖區裡真不知何去何從。

  西湖有十大美景,“蘇堤春曉”排名第一位,本該先游蘇堤,無奈又誤判幾天後就能陪夏令營的學生前往,所以先到“花港觀魚”欣賞著名的紅錦鋰,但顯然魚兒也熱得不想露臉,當然也見不到牡丹的花容月貌。

    循幽徑過曲橋、搭遊船、賞寶塔、迎,內心已了然,此番前來只能欣賞到以粉荷淡妝,薄施胭脂的西湖,雖然宋朝詩人楊萬里寫道: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燠熱的夏,滿眼確是接天蓮葉無窮碧”,而且本屬於冷色調,予人沁涼感的綠色垂柳,一樣失去袪躁的效力,女兒熱乏得不想多遊幾個景點;參加夏令營那些更年幼、嬌弱的孩子們,在焰陽曝曬下也如急行軍,個個低頭數步伐,無心賞風景也無心養詩情,走不到蘇堤,就得搭車回返營區。

  回台後,忍不住寫下一首七言律詩來抒發未能遊遍西湖十景,又與蘇堤、白堤緣鏗一面的遺憾:

  畢竟西湖八月季,風味不與四時同。

  豔陽高溫炙菡萏,釀出一湖荷酒甕。

  薰風送暖仍迷醉,只緣身在西湖中。

  白堤蘇堤桃柳搖,迤邐人間雙敻紅。

  菡萏即荷花的古稱,我的名字中也有一個菡字,所以藉這首詩表達自己在西湖中,也與湖裡的菡萏一樣,經蒸烤後幾乎發酵成酒醋的無奈,一身汗臭呢!

  遊園的行腳中,未出現可以親湖賞景的咖啡館供歇腿、止渴止汗,也是一大遺憾。臺北人已養了近三十年的咖啡癮,臺灣各處景區也是三步、五步就可以聞到咖啡香...要不,茶香也好,西湖的名產,龍井茶呢?

  終於,看到一家濱湖的茶葉鋪,點了兩杯龍井茶,竟直接用玻璃杯盛裝,葉片一下就浮上液表,如何就口呢?改用傳統的茶蓋瓷杯盛裝,豈不添幾分復古的風雅?不便宜的一杯茶,水質不講究也罷,茶具不講究......也罷!

  茶葉在滾燙的水溫下溢出清香,大片觀景窗裱著一片湖光山色,粉荷亭亭、綠葉田田,彷佛捎來一股詩人的風流,在不時出現的窘迫感中,正好修練“無入而不自得”的心境!

  這一趟留下最美的西湖印象,是張藝謀導演的〈最憶是杭州〉,藝術家巧妙運用雷射光與噴霧及電動舞臺的高科技,模擬西湖的晴、煙、雨、霧等情境變化,在聲光、雷射的烘托下鋪陳出宛如水墨畫般的夢幻蜃影......許仙與白素貞那一段堅定淒美的愛情神話之後......樂音驟轉,熟悉的柴可夫斯基天鵝湖響徹岳王廟湖區。為了G20高峰會,又增加這麼一場廣受歡迎的芭蕾舞劇,內心不禁感動地驚呼Bravo!。

  在波光粼動的湖面與迷蒙的絲雨間,芭蕾仙子隨著曼妙的交響樂曲,在杭州西湖的鏡波上點水而舞,竟是如此水乳交融,如此天人合一。

  〈印象西湖─最憶是杭州〉這中西文化互相唱和的湖上劇,著實展現印象畫派“一切都是稍縱即逝的彩影和霓光” 的精神,也呼應了“如露亦如電,一切如夢幻泡影的深妙佛理。

  這殊勝的精彩,足以令兩位對杭州頁獻最多的大文豪白樂天及蘇東坡,從長眠的墳中雀起,再捨不得安息、封筆吧如果兩位地下有知。

 

  儘管又是一趟匆促的西湖印象之旅,遊園驚夢的回憶,一樣久久縈懷

  未能拋得杭州去,勾留一半是此湖!

 

P_20170728_155344_vHDR_Auto.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西湖 靈隱寺 杭州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菡語錄 的頭像
    菡語錄

    菡語錄——生命之花

    菡語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