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逢農曆春節假期,有佛、道信仰及大多數無信仰者,總喜歡選個寺廟燒香祈福,以求來年財運亨通及健康平安。
但我這個佛教徒,卻最怕在這個時節前往寺院去擠沙丁魚、去受焚香的薰嗆,尤其對於四處林立的宮或廟,更是敬謝不敏!
大年初二中午在熟悉的日式餐館用餐,與店家聊到該往何處「走春」?老闆娘知我們素好雅靜,推薦一處富有日本風情的「觀音廟」,並特別強調:那裡不但不會擠滿人潮 ,也不致於被環伺周身的燃香觸傷皮膚或衣服....。
這麼一番形容,果然激勵外子開車前往淡水的一點興致,否則他向來視那條觀光路線為難以忍受的「塞車之道」,能避則避。
趨車沿著環河快速道路前進,一路竟意外暢通,進入淡水腹地稍微堵了一會兒,等到從登輝大道𨍭進三芝,車速又順暢了。
車程中本想上網查詢這個「緣道觀音廟」的來歷,因為一直狐疑著是個佛寺?還是道廟?又怕未入寶山先被資訊掃了興,於是收起手機,信任朋友的形容,信任她對於旅遊品質的講究。
不久,緩升的山坡兩岸出現不少綠葉脫盡、櫻花即將盛開的枯林,再過一個月,便嫣紅四野了吧?


遠遠地,終於見到飛簷門牆及遊客的身影,再靠近才發現是以穿透的飛瀑水簾為牆,心,有些驚喜了;未料,在𨍭進停車場前,又驚見光禿一片的荒原盡頭,矗立著一座超大型的千手觀音塑像,銀色的金屬身軀在豔陽下熠熠生輝,有點如夢似幻之遇......,這是何時闢造的勝境啊,好奇與興趣獲得莫大的鼓舞!

以龍形山勢為背靠,風水不錯,可惜未呈半環抱之形。
順著櫻花樹步道循級而下,綠林中舖設的咖啡色露台,以及素樸簡潔的殿宇,確實散發著日式格調。年初二到訪的遊客也不算多,完全沒有比肩繼踵的困擾。





本該在殿堂裡端坐,供人膜拜的菩薩造像,紆尊降貴屹立庭園,成為參訪者合影留念的對象,也令人感到無分別相的歡喜。
可惜,呼吸道嚴重過敏的殊兒,在瀰漫的香氣中頻打噴嚏,吃盡苦頭,方才想起朋友特別提及此地販售頗為昂貴的「香」,是比一般粗了數倍,以奶油色為基調,大概是結合花精香料調製而成的吧,「香華為供」四個字隨著裊裊煙氣閃現,隱約觸動了心底的一些記憶........。

文殊獅子像,女兒懷殊之名取自與文殊菩薩的特殊緣份,可惜她被香氣干擾得愁眉不展!

下為菩賢菩薩騎象。


淨瓶觀音倒水,寓意以甘露水遍洒三千大千世界,普度眾生。_

孩子就是孩子,吃完冰淇淋才擠出笑容。
在咖啡廳點了餐,坐定後,掃描牆上掛的數幅畫作,再看到送上來的養生茶包裝,已按耐不住好奇心,上網查詢這座觀音廟的歷史,當看到「佛乘宗」第三代傳人李先生的名號,終於恍然大悟,七、八年前的往事立即浮現腦海:那時候在上海M50當代藝術園區,不就是和這位「宗師」旗下的藝術團隊,搶租一間藝廊嗎?
當小氣的上海老闆遲遲下不了決心付訂金時,財大氣粗的藝術團隊早已付足押、租金,準備裝潢做生意了。
記得李宗師還當著上海老闆的面,摟著我的肩,大方向我耳語:投入他的旗下便可放手一搏,不致左支右絀。那是多麼誘人的條件,只要當時的我夠大膽,夠老練與世故.....,可惜李宗師一手無師自創的所謂「圖騰能量油畫」,著實令我這個自詡有一肚子藝術學養的人退避三舍,實看不懂他那毫無章法的素人之作,何以能自抬高價標售?
直到回台定居,才不斷聽聞到關於這位跨足兩界的「宗師」種種傳奇與爭議情事,難怪歸依正宗佛門的我無緣投靠麾下,磁場相斥,難以契合,當下就能應證!
待查明「緣道觀音廟」的來歷後,心中的疑惑也有了答案。試想,一位學佛的修行人,何以不為一手創建的道場取名為「寺」,卻以「廟」為號呢?就如同佛教原來也只有大乘、小乘之分,又何來「佛乘」之說呢?
約當二千年前,東漢明帝派遣郎中蔡愔博士及弟子等十八人,到西方天竺國求取佛經。一行人走著走著,在路上碰見了兩位印度和尚,正以白馬駝載著一部《四十二章經》和釋迦牟尼畫像,前來東方傳道, 於是,蔡愔接引兩位印度和尚至洛陽,請他們在「鴻臚寺」住下,並把《四十二章經》翻譯成中文,供中國人研讀。
之後,漢明帝為了紀念兩位印度和尚的功德,便把作為外交官署的鴻臚寺改名為「白馬寺」,成為中土最早建立的佛寺。隋唐以後,作為官署的寺越來越少,並逐漸演變成佛教建築的專用名詞,從此,佛教界所建立的道場便通稱為「寺」。
至於「廟」呢?在漢文化中是依等級而來的,《禮記》中說:天子七廟,卿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太廟」即帝王的祖廟,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廟。所以初期,廟是指人們用以奉祀祖先的場所,後來才慢慢發展成奉祀神祇及鬼王的殿宇,並為各派神道教沿用至今。
那麼,一個以「華嚴世界」自居,處處立祀著佛像與眾菩薩像的佛教園地,為什麼不取名為「緣道觀音寺」?不是更符合傳統及「道法」嗎?


幸好,藝術無藩界,置身於世外桃源中,我更傾向以藝術的角度來欣賞當下的風物,瞧,那悠哉地躺臥於池水上的「禪定觀音」多麼自在安詳,與洄游身側的魚兒形成一動一靜的對比,展現的不正是藝術的趣味和品味;遠處,以金屬打造的千手觀音像,展現的是新銳的科技美學....。因此,對於李宗師,不如以素人藝術家禮敬之,因為唯獨有容乃大的藝術,可以容納企圖標新立異的一切作為,不致於受到道德或法規的強力束縛或批判。
是故,對於這個非佛非道的場域,我也私下名之為「菩薩的花園」,所謂「實設意化」,行住坐卧於此的每一尊菩薩像,透過觀想也能構成華嚴世界,那麼,如法,或不如法,也不必太較真了!
而且,若以藝術的眼光來評價李宗師的創作,這座菩薩的花園,實不失為上乘佳作,而且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至此遊園而後驚夢(意為或能有所悟),這才是如法的佈施,不是嗎?

仍在興建中的千手觀音「廟」?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