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清宮大戲《延禧宮略》,在兩岸的電視螢幕上延燒得沸沸揚揚,彷彿沒看過這齣戲的人都嫌落伍了。

  對於戲劇內容為了討觀眾歡喜,編出的誇張、不合理劇情,暫且擱置不論,倒是女主角“瓔珞"這個名字,則有必要為正在求學、求知的女兒進行機會教育。

  相信很多觀眾也跟小女一樣,不知“瓔珞"富含另一層美麗的深意,並非只是一個單純的女子名而已。

  我問閨女是否細心留意,我總喜歡以長、短不一的項鍊,作為上衣或長洋裝的配件,尤其是長珠串;而她所認識的女性長輩卻鮮少如此裝飾,除非是豪門的貴婦們。

  閨女回答:這不是媽媽的獨特風格嗎?

  母女果然心有靈犀,於是要求她先自行上網查“瓔珞”這個名詞的涵義。

  哦!“瓔珞是指頸飾.....就是項鍊嗎?”查到訊息的閨女又長知識了。

  那麼再想想看,最常在什麼畫像上看到胸前掛滿瓔珞的飾品?只有宮廷裡的后妃及豪門貴婦嗎?

  看孩子一時間難以聯想,便直接提醒:難道沒發現每一幀菩薩畫像胸前,幾乎都會掛著一大串華麗無比的七寶項鍊?

  根據百科辭彙解釋:瓔珞,原為古代印度佛像頸間的一種裝飾,由世間眾寶所成,寓意為“無量光明”。

  《佛所行贊》卷一記載:釋迦牟尼當太子時,就是“瓔珞莊嚴身”。

  《南史·夷貊傳上·林邑國》也有這麼一段形容:其王者著法服,加瓔珞,如佛像之飾。

    另外,瓔珞還有美玉的意思,也可以寫成“瓔絡”,即代表用珠玉穿成的裝飾物,多用作頸飾。

  至於我這個出身小康之家的平凡女性,為何特別喜歡著素衣,再以瓔珞為飾呢?

    大概是累世都仰慕著佛菩薩的莊嚴寶相吧?又或許過去不少世代,曾經投生為公主或貴婦,亦或是長年於項上掛著佛珠的僧侶,所留下的薰染和習氣吧!

  前世今生,習氣循襲。一個人當下的言行舉止及思想、品味,其實都深受習氣所形成的業力影響著、牽動著,甚至主控著。因此生死輪迴的大戲,也是由個人的業力主宰的,並非由上帝或某一造物主創造出來的。眾生,就是自己的造物主。

  不過,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們,卻多半不敢輕易接受“自己就是造物主”的觀念,彷彿害怕這種承擔太沉重也太殘酷了,還不如把自己託付給一個無所不能的上帝或神,才能縱情逞慾、放任恣為,並期待最終能獲得"不知者無罪"的救贖。

甚至很多佛教徒在面對“學佛”這一命題時,也一再忽略這兩個字合起來,就是以佛菩薩的嘉言懿行為榜樣、為範本,去仿效這些尊者們於行、住、坐、臥時皆不造罪、不偏失的功德。
是故,飽受輪迴之苦的小我,何以不先仿效佛、菩薩那份殊勝的從容與美儀呢?這是最易學的一小步,不是嗎?
所謂“相由心生”,相與心又互為表裡,那麼“心”,不也能由"相"加以攝化、塑造?
如是思,如是行,身上的瓔珞,不就是最美善的規與矩?
然,瓔珞為飾也絕非俗豔的“珠光寶氣",可別畫虎不成反類犬。
我身上的瓔珞自然講究不起昂貴、稀世的珠翠,僅由廉價的琉璃、彩石串成,但能匹配自身的品位足矣!
 
 

 

43561679_688367828208423_8234483175892451328_n.jpg

43556297_461239714384637_3302291377689198592_n.jpg

 

arrow
arrow

    菡語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