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得很小的時候,我看到一張照片,是媽媽在大陸東北和一隻驢子合拍的,真是讓我又羡慕又忌妒,我不禁好奇臺灣為什麼沒有驢,為什麼在動物園也看不到呢?
  數年前我們在飛牛牧場看到一隻動物,我以為是馬,而且很想騎上去轉幾圈,但媽媽說那應該不是馬,而是騾,因為她在北京的馬路上看過騾拉車,和現在看到的很相似,而且馬的體型比較瘦高。
又是馬又是驢又是騾,害我搞混了,因此我查資料,才知道騾是母馬和公驢的孩子,母馬和公驢生出來的叫馬騾,公馬和母驢生出來的叫驢騾,而且馬騾耐力最強,體力最好。
  今年夏天,去台東旅行,到初鹿牧場玩,當我們走向羊圈,準備要喂羊時,媽媽竟然吃驚的說:「這裡有一隻驢!」,我迫不及待的想看驢子長什麼樣子,走近一看,果然跟卡通影片裡的驢子長的一模一樣,但是為什麼大家都說驢很笨?
上成語課時,媽媽也讓我學習一篇文言文《黔之驢》來應景,這篇故事容易學,也比較有啟發性。最後的結尾「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是形容驢子的笨行為讓自己遭到危險,「黔驢技窮」這個成語就是這麼來的。
  但是在我的眼裡,驢子是一種耐力很強的動物,雖然脾氣有點暴躁,但能駝重物,而且外表也可愛迷人。
  不過為什麼從古至今「驢」會變成沒有才能或愚笨的代名詞呢?我覺得驢真的太冤枉了,動物都各有各的特長啊!

甲午紀念掃描照 001.jpg22365367_283010155543395_6682527035778241094_n.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菡語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