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週末最快樂的事應該就是賴床,睡到日上三竿,自然醒,不是嗎?

  但太晚起床,中午的食欲也不佳,所以呢,煮一鍋白粥配小菜是最好不過了。

  當鍋裡的白粥舀到剩一半的時候,殊兒忽然驚訝地問我:鍋壁邊緣那層白白的膜是什麼?

  經這麼一問,我也愣了一下才回答她:現在的小孩真的是連純天然的漿糊都沒見過了! 

  我趁機說明傳統的漿糊,就是用白米熬煮出來的,煮的很稠、很黏,然後再以塑膠袋分裝成一袋袋約五百毫升的漿糊包,買回來使用時,在底部一角剪個開口,擠出用量,這開口不久就會自然風乾,形成凝固的膠,宛若天然的封口。

  殊兒恍然大悟說:哦!跟膠水一樣嘛,出口的網蓋都會被膠封住。

  沒錯,膠水就是漿糊稀釋而成的——我又職業病想到那些被稀釋後大量販賣的精油。

  接著,忍不住再機會教育:裱背水墨畫的老師傅,都是自己熬煮漿糊作為黏著劑,而不是用巿售的膠水,當然更不可能用更時髦的〝口紅膠〞。

  裱背技術的大學問,就在於漿糊的品質。

  其實不止裱背字畫得採用傳統的天然漿糊,連貼壁紙都得用漿糊,這是我在做室內設計時,學到的一課。

  當我拿起手機拍下鍋裡的白膜時,殊兒笑問:又可以寫篇文章了?

  我回答:對啊,文章應小題大作,忘了嗎?

  母女倆又參了一頓話頭!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漿糊 膠水 稀釋
    全站熱搜

    菡語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